我也认识很多平常不看或者干脆第一次看球的 人家不出来秀就没啥了 反正我自己也不懂球也没什么资格说他们
如果上电影院就是看看阿凡达,蜘蛛侠,变形金刚的,我们称之为电影观众,不会用到影迷这个词的。同样,只看看世界杯的,准确的来讲,叫比赛观众,球迷这个帽子本来就没必要乱扣。用普通观众和球迷这两个词来区分,比所谓伪球迷真球迷之分,更符合实际,也让普通观众更容易接受自己的定位。
同样拿电影来类比,本地变形金刚零点首映有的影院同时放映三个大厅,居然还能满场,可想,绝大多数观众连英格玛伯格曼比利怀尔德小津安二郎都不知道,但这显然也不是一个普通电影观众所关心的。从电影本身的角度来讲,吸引大众口味的题材和模式,有效的商业宣传炒作,就能获得足够的票房,影片水准反而只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并不影响大局。40分的变形金刚能轻松的拿到80分文艺片数十倍的票房,这是谁都能理解的。
世界杯就是足球比赛中的“大片”,不一定代表最高水准,但拥有绝对的影响力。国字头的队伍更易被人了解,其代表的荣誉也远远高于俱乐部。
至于如何评价,首先肯定不是热爱足球的,然后当然就是为了凑热闹。至于为什么这么狂热,话语权和存在感对一部分人来讲是仅次于吃饭睡觉打豆豆这些基本需求的社会属性。除非你的社交圈是广场舞大妈,当所有媒体和身边的人都在谈论这一个话题时,你没话可说,多少会感觉自己被边缘化。而且,被妹子认为不懂体育更是不可接受的,虽然妹子也只知道哪几个长得比较帅,但显然不希望你也只会讨论这个话题。
解决办法要么是不在乎,这显然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那就看球呗!虽然起床有些痛苦,但跟所得比,值得啊!每个人都会权衡,不是吗。何况真的看几场球,过程、结果、局势、球星、黑幕、周边等等话题和槽点还是很多的,说不定还以为自己真的喜欢上足球了。至于世界杯过去了,到了联赛季,大家都不关心了,那还看个屁啊。这个“大家”,就是普通比赛观众,何必称为伪球迷呢。
作为题主所形容的这类人中的一员,我尝试回答一下吧,说说我自己的心态。肯定不代表全部,但是希望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个人情况:从来不看俱乐部联赛,从来不主动关注球员动态,对足球的认知仅停留在了解比赛规则,所以只能单纯地从欣赏体育竞技的角度观看比赛。
世界杯看球经历:今年的小组赛看了一些,淘汰赛到目前为止基本都看了(好像只缺阿根廷和比利时那场)。至于以前,压根不记得上次看世界杯是什么时候了…
看球理由:呃…我能说最根本的原因是凑热闹么…真的,我对足球其实没有特殊的热情,打比方的话,它和篮球、网球、羽毛球之于我的意义是一样的。我愿意看世界杯,更多的是想跟身边的人有话题可讲。
首先,因为世界杯已经是一个进入主流媒体头版头条的新闻事件,舆论中心之一,所以我认为关注世界杯跟关注上面打老虎是一个性质的。如果周围的人大聊巴西今年惨败德国我却一脸茫然,这跟不知道目前反腐到哪个级别一样尴尬。
接着,既然一定要知道最新的世界杯战报,那么读新闻不如看实况,不仅看到结果还能欣赏过程,再记住几个球星的表现更能增加谈资。
我的看球理由到这里就结束了。总的来说就是社交+休闲,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谁也没规定世界杯只能给球迷看,对吧?
既然实况都看了,不实况播报一下怎么对得起这两三个小时的付出?微博微信上刷图刷状态,不就是想抒发一下看球当下的心情?谁在看比赛的时候没有点评论不是?
我觉得吧,体育比赛本来就有放松身心的娱乐功能,人人得而享受之,题主就不要那么较真了嘛。
另外,有人愿意熬夜看球,也许是觉得熬夜对于他们来说并不算什么,或者熬夜之于他们的意义并没有题主想象的重大。所以和看世界杯所获得的好处相比,他们愿意牺牲睡眠时间也未可知。
又及:对于问题里的“球迷”称呼,我觉得受之有愧,“伪球迷”都算不上,我还是继续打酱油吧…
被我各种欺负得长不高的同桌,小学一直带蛋糕给我吃的同学,班里关系很好的男生。他们组了个足球队。每天去踢球。就经常去围观。
04年欧洲杯,天天熬夜看球,然后第二天和班里几个为数不多的几个男生能兴高采烈地讨论整天。
两年一次大密度的熬夜看球,对于我们,是一个狂欢,是一个联系过去的纽带,更是一个创造回忆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