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 国商代曾经利用汞的化合物,治疗癞疾防腐 烂的实例观察,古人用汞防尸腐是有可能 的。汞在熔点-39.3℃就可以蒸发,因此在墓 室的仅有空气中,一部分汞与空气化合成氧化汞,蒸发弥散在 墓室中,由此可以 加速墓中缺氧形 成,最终下降在器 物表面而作用于器 物,那些陪葬品金 银铜器的表面,容 易形成汞合金,常 常色变发灰黑,便 是遇氧化汞使然。
通过玉材中金属阳离子与金属汞阳离子间 的电解阳离子交换的过程产生汞化面,再随 着尸体的腐烂和土中释放出的硫,对玉器汞 化面的长时期硫化,慢慢变成黑色。
金属汞,我国俗名叫水银。如李时珍著 《本草纲目》中:“其状如水、似银,故名水 银。”《广黄帝本行记》记载:“带遂炼九鼎之丹服之,以丹法传于玄子,重 盟而付之。”这里所说的 “丹”,便是硫化汞,也是红色 印泥的主要染色材料。硫化 汞常见为黑色固体,黑色硫 化汞加热升华后,能转化为 红色的硫化汞,再加热到一 定的温度后就成了水银。
《史记·秦始 皇本纪》有“以水银为百川江 河大海,机相灌输”的记载, 其实根据我国古文献记载: 在秦始皇死以前,一些王侯 在墓葬中也早已使用了灌输 水银。
在大自然中,汞有时以少 量的游离态存在,而更多的 是以硫化汞固体的形式存 在。硫化汞俗称辰砂、朱砂。 晋·葛洪《抱朴子·金丹》:“凡 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烧之 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即指加热红色硫 化汞(丹砂),分解出汞,而汞加硫黄又能生成 黑色硫化汞,如再加热便又变为红色硫化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